读书之乐何处寻,数点梅花天地心。
—— 朱熹
虽然新型冠状病毒阻挡了我们见面交流的步伐,却阻挡不了数学科组全体老师阅读的热情。在这个特殊的春日,老师们借助QQ直播和腾讯课堂等云平台一起交流读书心得,畅谈读书感言,开启了一次别样的线上读书沙龙活动。
老师们以独特的视角分享了各自的读书故事以及深刻的感触,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老师们的读书心得吧!
读《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》有感
李广基
人在世上生活,必须做选择和决定,也会遭遇疑惑、困难、挫败,皆需要力量的支持。在一切力量中,最不缺少一种内在的力量,就是自我觉悟。我阅读了《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》此书,影响和改变了我对事物的思考和生活的态度,也触发了以下的感想:
知道自己适合什么。常常会思考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什么地方,做什么事适合于自己的性情和禀赋,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你就会知道怎么衡量。哪些东西是你要追求的,哪些东西你是应该达到的,哪些东西是你要去学习的,其实这也是自我认识的一部分。清楚而准确地自我认识,内心就会宁静,行动就会从容,正所谓“宁静以致远”。
至少知道自己不要什么。在人生的旅途中,充满着各种诱惑与选择,它们会干扰你走向你的目标,所以必须懂的去抵御和排除。例如,一个成人的生活里,社交与工作占很大的比例。在社交中要注意交谈,不迁怒于人,不欺骗,不虚伪。在工作中,要懂得团队合作,不拖后腿。
态度取决于价值观。人能否有好的心态,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值观。一个价值观正确而且坚定的人,能知道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,什么事要抓得紧,什么事要放得下。作为教师的我们,应该践行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”的价值观。为什么说任重而道远,是因为弘毅之士,以仁为己任。而什么是仁?博爱、担当、责任、格局和胸怀。这五个词语,我认为就是我们作为教师很重要的职业素养。对学生的教导是影响学生的一辈子,我们既然作为教育者就要有责任、有担当去培育孩子,打开我们的格局去关爱学生的成长。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着你对待这一职业的态度,我相信也决定着会成为怎样一位教师。
《爱的教育》读后感
邓间弟
这是一本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的书,是一本催人泪下的书,更是一本有着充满教育意义的书。这就是<<爱的教育>>。
本文是以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在一年中所发生的事情,用日记的形式。从与朋友们在同一屋檐下学习,到因父母工作变更,而不得不转学。安利柯,这个10岁的小男孩逐渐在生活中学会坚强,学会努力......他逐渐长大的日记,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,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,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。
读了这本书的人,无一不为它的内容所震憾,震撼于作者那流畅的文笔,更震撼书中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。书中的人物太多,我无法一一列举,但是总体分为三大类:老师,同学,父母.这些人无一不体现出书的主题"爱"。这些中,有朋友之间的爱,有父母对孩子的爱,有老师对学生的爱......很多很多。且这都是人世间最真挚的爱。
"爱是什么"不会有明确的答案,但我知道"爱"是没有限制的,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,老师对学生的鼓励,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,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……因为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"污染","稀释",甚至"消失",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,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。
“爱”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,可是,有时候,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: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、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、朋友间互相安慰……这些,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,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。而如果你加以体会,你会感觉到,人生,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!
班级里有几个学困生,学习习惯极差,生活习惯更差,我试图用自己的爱去感化他们。新学期的由于新冠状病毒,还没有开学但已经开始停课不停学的线上网络学习,我担心他们会跟不上,我会找他们家长了解他们在家的学习情况,个别电话谈话,探讨生活中的人和事;探讨为人处事,关爱他人,让他们感觉浓浓的爱包围他们。期待爱能创造出奇迹——当他们回忆自己的童年,有一位老师曾经给他们以关爱,以爱的教育,爱的感化。
读完整本书,不仅明白了如何去给予爱,更明白,原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很多人的思想,情感,所以更注意一言一行。《爱的教育》,不仅描述了安利柯所受的"爱的教育",现实生活中的我更是受益匪浅。
《平凡的世界》读后感
莫丽文
读完之后,内心产生了很强烈的震撼。我没有资格对它评述,我感动于:
第一,作者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,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,作者用生命成就了这本书,为这本书付出了毕生的努力,精神可敬。
第二,少平平凡的一生,分化于农田、城市工地,还有煤烟四起的地下坑道中。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,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;
第三,书中醇美的爱情让人感动。晓霞与少平、少安与秀莲等等世间醇美的爱情都在这里得到了表现。因为有爱,有了温情,有了力量,世界变得如此美丽!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们应该感到生活是美好的!
第四,书中的亲情、友情也是至纯至美。 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的全是浓浓的爱意,对土地,对父老乡亲的亲情、友情、爱情,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。
《父母的语言》读书笔记
郑凤英
知道这本书是通过樊登读书会的听书,觉得不错又正好遇上自家孩子的语言爆发期,于是就买来原著深入阅读。作者其实是一个儿科医生,写这本书的初衷,是因为作为人工耳蜗的医生,在面对相同状况的失聪的孩子,安装人工耳蜗后最终结局却完全不同,一个孩子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,而另一个孩子却进入了特殊学校。带着深深的困惑,作者对此深入调查,由此发现了父母语言的重要性。
语言丰富的家庭与语言贫乏的家庭,从出生到3周岁孩子所听到的词汇差异会有3000万之多。所以,作为父母要尽可能多跟孩子说话。
一、3T原则
1.共情关注(Tune in )
共情关注你的孩子在做什么,跟随孩子的注意力,比如在讲绘本的时候,不要要求孩子一定要跟上你的节奏,看着孩子的注意力在哪,跟随她进行讲解。
2.充分交流(Talk more)
与孩子讨论时使用大量的描述性词语,要向孩子更多的解释周围的世界。在充分交流的时候少用代词,譬如当孩子拿着一幅画的时候,不要说我喜欢这个,而要告诉他我喜欢你画的这幅画,更多的使用完整的语言。
可以使用脱离语境的语言,譬如和孩子聊天的时候说,如果一会儿你去幼儿园迟到了,会发生什么?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。
3.轮流谈话(Take turns)
和孩子轮流参与谈话,轮流谈话要少用命令型的语言,多使用因果关系进行解释。在和孩子谈话的时候,不一定非要讲特殊的词汇,只要你和她进行足够多的交流就可以,你们之间交流的词汇就会自然而然的越来越多。
二、语言的力量
1.人们一直以为男孩的数学能力要比女孩强很多,这是在天赋上存在差异,而实际上在进行大量的观测发现,从小的时候父母对于男孩和女孩的语言上有很大的差异,在和男孩交流会涉及到数学、空间能力,而和女孩交流时,则多是情感、颜色、玩具之类的。
2.人类的思维分为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。固定型思维即我们在小时候经常夸孩子你真聪明,而成长型思维是我们在夸奖孩子你真的很努力,你很专注之类的,在我们对孩子进行表扬的时候,要多肯定孩子的过程而非结果。
3.棉花糖实验看到自控力的力量。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用命令型的语言讲,话,孩子的自控力就会下降。
4.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少用评判的语气,当你用评判型的语气,孩子的情绪就会立马反弹。比如:“来帮我扫一下地”和“当我的帮手”效果就不一样,当你使用名词的时候,效果会好很多。
孩子需要的是高质量的陪伴,和基于3T原则的沟通交流。读完全书,我觉得我是一个语言匮乏的人,决心在孩子面前变成一个话唠,一个说话方式多变的有爱的话唠。
疫情渐枯远,诗书味更长。伴着和煦的春风,书香滋润每个人的心田,与书为伴,会让每一颗心都焕发出缤纷色彩,与书携手,世界会在你我眼前灿烂舒展,愿每个人都能簇拥着淡雅书香,拥有智慧幸福的人生!